三年亏了377亿,景顺长城能否打破“权益困局”?

ist (1) 2025-07-22 00:11:2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达摩财经)

三年亏了377亿,景顺长城能否打破“权益困局”?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1张

景顺长城基金旗下主动权益产品最近收益不太乐观。

Wind数据显示,以混合型基金为例,2025年初至今,景顺长城基金混基平均收益率为10.36%,在同类174个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6位,虽然收益谈不上特别优秀,但已超过9.45%的均值。

而近三个月内,景顺长城混基的平均收益率仅有1.09%,不及平均数,排名大幅下滑至129位。

在景顺长城基金旗下所有主动权益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是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目前基金规模为188.13亿元,该基金由景顺长城顶流基金经理刘彦春管理。近三个月,该基金亏损1.56%,同期则上涨7.95%,该基金近三个月的表现在同类4572只基金中排名4513位,处于垫底位置。

旧帅辞任,新帅未至,6000亿规模的景顺长城基金目前正急需找寻突破口。

今年5月,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李进因任期届满离任,由总经理康乐暂代其职。

李进现年60岁,曾在华能集团旗下子公司华能财务、华能资本担任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2020年9月,李进出任景顺长城基金董事长,至今已近5年。

在李进任期内,景顺长城基金的管理规模取得了不小的增长。其刚刚上任时期,景顺长城基金的管理规模为3325.04亿元,今年,景顺长城基金的管理规模已成功突破6000亿元大关。

从产品的规模变动上看,李进掌舵景顺长城基金后,固收品类成为规模上升的主要动能。而昔日带动景顺长城规模增长的“发动机”权益产品规模却同步下降,与固收产品形成强烈反差。

三年亏了377亿,景顺长城能否打破“权益困局”?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2张

以规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为例,2021年末,景顺长城旗下混基管理规模约2150亿元,到今年6月末,其规模下降至1208.41亿元,缩水近45%。不仅如此,景顺长城旗下基金的清盘风险也在加剧。自2024年至今,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已有11只基金清盘。其中,多只权益类产品成立不足一年即成为“迷你基”并进行清算。

这种固收与权益规模相背离走势实则是其盈利欠佳的最直观体现。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基金累计净亏损377.3亿元。如此重规模、轻权益的表现,也使不少基金投资者颇为不满。

李进辞任后,景顺长城基金尚未公布新任董事长人选,现由总经理康乐暂代董事长职务,按照规定代任时间不超过6个月。在新董事长更换后,景顺长城基金是否会在权益产品管理上进行改革也值得关注。

权益弱势待解

景顺长城基金成立于2003年6月,是经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国内首家中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6月末,景顺长城基金的管理规模为6172.75亿元。在景顺长城规模不断抬高的背后,主要是固收类资产扛起了增长大旗。

2022年初,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098.2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该类基金的规模增长至2143.76亿元,呈现翻倍式增长。

而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同期却一直缩水,2022年初,景顺长城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大约2500亿元左右,几乎占整体规模一半。截至6月末,其规模下降近500亿元,规模占比也下降至三成左右。

权益资产曾是景顺长城基金的优势所在,于2020年前后的牛市中一度承担了规模增长的重要角色。其中,混合型基金由2018年底的281.33亿元快速升至2021年中的2151.24亿元高峰,但此后规模持续下降,到今年6月末已经降至1208.41亿元,降幅达43.8%。

权益产品的大幅滑坡,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向股收产品的战略倾斜,另一方面则是其主动权益不佳的收益表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景顺长城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刘彦春。

刘彦春2015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现任总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监。凭借其在消费行业的价值投资策略,2021年,刘彦春的管理规模一度达到1163.01亿元,占全部混基规模的半壁江山。

刘彦春在管6只偏股型混基(A/C合并计算),其中,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是景顺长城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两只主动权益基金。2022年后,其管理的6只基金悉数大幅下跌。Wind数据显示,刘彦春管理的6只基金近三年的亏损均在30%以上,包揽景顺长城混基的后六名。

三年亏了377亿,景顺长城能否打破“权益困局”?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3张

截至7月21日,刘彦春仍是景顺长城基金主动权益产品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不过其在管规模已缩水至364.3亿元。

人事动荡

近几年,景顺长城基金的业绩承压明显。2022年至2024年,景顺长城基金连续三年营收、净利润“双降”。营收分别为42.34亿元、38.3亿元、33.7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34%、9.53%、11.9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68亿元、11.75亿元、9.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46%、14.05%、19.09%。

从景顺长城基金的过往动作上看,2020年是其重要的转折点,即李进担任董事长后,公司开始从权益向固收倾斜。随着帅印的交接,景顺长城权益产品策略会否改革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景顺长城基金由景顺资产与联合开滦集团和实德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景顺资产和长城证券各持有49%股份。长城证券的实际控制人为华能集团,包括李进在内,景顺长城基金的历任董事长均来自华能系。

目前,暂代董事长职责的康乐也是公司的老将,其自2011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并于2017年升任总经理。与李进在财务、资本金控领域的经验不同,康乐在投研、营销等经验较多,曾在国寿出任研究员和投资经理,并在景顺投资和担任营销方面的要职。

不过,市场普遍认为,景顺长城基金的下一任董事长仍将出自华能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的元老级基金经理鲍无可也卸任了其管理的全部产品,从公司离职。鲍无可在景顺长城基金工作长达15年,管理基金年限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是业内备受瞩目的“双十”基金经理。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起,鲍无可管理的基金规模和业绩亦出现滑坡。Wind数据显示,自其离职前一年时间,鲍无可管理的多数产品净值下跌,回报率为-2.13%,低于沪深300的6.83%。

鲍无可与刘彦春均属于价值派,在当下的市场风格中并不是主流。现阶段科技成长类方向更受到市场青睐,从景顺长城基金的接管安排上,也能看出其对权益产品转向更迎合市场的布局。

鲍无可离职后,此前其所管产品由4位基金经理接管,均是从业超15年的资深投研老将。4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各有特点,刘苏注重分散价值策略,张仲维擅长科技板块,邹立虎专攻周期股,王勇则负责资产配置。景顺长城如此安排,亦被看作是打破当前权益局面的重要尝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