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新政”发布两周年,A股IPO“蜕变成蝶”,多少家公司主动撤单

ist (1) 2025-08-29 19:34:3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827新政”发布两周年,A股IPO“蜕变成蝶”,多少家公司主动撤单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1张

华夏时报记者 谢碧鹭 北京报道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下称“827新政”),宣布“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这一旨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变革,深刻重塑了IPO市场生态。

如今政策实施已满两周年,其监管实效与市场影响已清晰显现。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27日,过去两年间A股拟上市企业中,已有约560家主动撤回IPO申请,一场规模显著的“撤单潮”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这一现象背后,既是监管端审核标准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也反映出企业端的战略调整。

年内撤单节奏略有放缓

“827新政”实施两年来,IPO市场经历了从“数量竞赛”到“质量优先”的深刻转变。Wind数据显示,2023年8月27日至2025年8月27日期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因主动撤回材料终止IPO的企业约560家。其中,2024年全年主动撤回的企业数量有400多家,而2025年撤单节奏则有所放缓,年内仅有78家。

IPO“撤单潮”的背后,现场检查作为监管利剑,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监管层现场检查揭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了拟上市企业的“硬伤”。

比如今年7月,上交所官网对外披露了关于对新黎明及相关负责人予以纪律处分的决定。

现场督导发现,新黎明在申报文件中未如实说明实际控制人与前员工马某的相关利益安排,隐瞒在马某离职后安排其在供应商处任职并参与募投项目建设、通过子公司间接向其发薪等事实。此外,新黎明提交的纸质公章用印记录系后补版本,且与业务系统中的用印审批记录不一致,其在报告期内公章外带管理不规范。

此前上交所还披露了想念食品IPO过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着实令人咋舌。一是拒绝、阻碍现场检查,销毁相关证据材料;二是重要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三是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最终上交所对想念食品予以5年内不接受发行人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作为保荐机构,被予以公开谴责,上交所2年内不接受相关保荐代表人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多家IPO转战港交所

面对A股审核收紧的压力,部分企业将目光转向了香港市场。2025年以来,港股上市浪潮涌动,其中不少是从A股撤单的企业。

比如主要从事中式餐饮服务的老乡鸡,2022年5月,老乡鸡曾向上交所申请上市;2023年8月,老乡鸡撤回其A股上市申请,此后老乡鸡便转战港股IPO。在营业规模方面,2022年至2024年,老乡鸡分别实现了45.28亿元、56.51亿元、62.88亿元的收入和2.52亿元、3.75亿元、4.09亿元的净利润。

此外还有双登股份,今年8月26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据悉,双登集团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储能电池及系统。根据招股书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双登集团在2024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在谋求港交所上市前,双登集团曾在2023年6月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请,后于2024年4月撤回上市申请。

港股市场的政策红利为部分企业提供了便利。2025年5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推出“科企专线”,专门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并允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这一政策与A股撤单企业的行业分布高度契合,特别是生物医药和电子技术企业,在研发投入、盈利要求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包容度。

然而,赴港上市并非坦途。截至2025年8月27日,港股储备军中有2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竞争同样激烈。

知名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IPO撤单节奏放缓的背后,是在审企业的大量减少,没有库存,撤单量自然变少了。港股IPO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始火爆,但港股IPO的特点是审核易发行难,除了龙头公司受欢迎外,其他发行并不容易。所以也不是所有的A股撤回公司都有资格和条件转战港交所IPO,港股更欢迎要出海或者引入国际资本的企业。

严格落实“看门人”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IPO市场“撤单潮”,不仅对自身造成一定影响,还将压力直接传导至作为核心中介的券商投行业务板块。

整体来看,2024年头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均出现一定规模的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4年、和投行业务收入排名前三,分别为40.33亿元、30.83亿元和25.83亿元,同比下滑35.43%、19.72%和20.33%。紧跟其后的是证券、和证券,当期的投行业务收入分别是24.91亿元、21.44亿元和14.22亿元,同比下滑48.14%、33.39%和27.41%。

“827新政”发布两周年,A股IPO“蜕变成蝶”,多少家公司主动撤单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2张

除了IPO公司本身之外,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监管层从严监管仍在持续。今年3月底,证监会针对投行业务乱象一口气对外发布了多份罚单,涉及6家券商和数名相关人员。这6家券商分别为五矿证券、、、、德邦证券和,被罚原因包括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关注的问题、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意见、内控流程不规范等。

从当前监管动态来看,IPO市场走势如何?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兼首席投资顾问邢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下一阶段IPO监管将延续“质量优先”基调,同时更注重适配市场需求。监管层会继续严控“带病申报”,强化财务真实性核查和信息披露,通过“申报即担责”等机制压实中介责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加快审核效率,预计2025年月均上市企业较2024年更稳定,并可能为半导体、新能源等科技创新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