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快评|全红婵卖鸡蛋?警惕技术创新沦为灰产“帮凶”

ist (2) 2025-08-19 18:55:4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纵览新闻)

评论员 牛可心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婵宝,今天有事请大家帮忙。婵妹就想着帮助妈妈,让家里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同时把老家的土鸡蛋分享给粉丝们尝尝……”

最近,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声音被AI克隆用于带货土鸡蛋的消息引发热议。除全红婵外,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王楚钦也遭遇了同样的仿冒。这些以假乱真的合成声音不仅让许多粉丝信以为真,下单购买,更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配音演员也频频遭遇“AI盗声”,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公众人物的声音已被AI克隆,其中“如何模仿雷军说话”“让明星给你播新闻”的视频软件教学和推广随处可见,甚至有人专门提供“一键克隆”服务。只需一段清晰的语音样本,短短十几秒就能生成以假乱真的合成声音。技术的低门槛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公众对名人的信任,通过仿冒声音带货、直播打赏,甚至可能为未来的诈骗行为铺路。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AI克隆声音与换脸技术结合,生成的“”将更难辨别,可能被用于更复杂的欺诈行为,危害远超商业侵权。

从法律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然明确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但在具体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侵权行为认定标准模糊,如何界定“声音的可识别性”缺乏具体细则;另一方面,维权成本高,被侵权人往往陷入“自证声音”的尴尬境地。此外,侵权者常隐匿身份,平台监管滞后,使得追责难上加难。

即将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为治理AI声音克隆乱象提供了新思路。该办法创新性地引入“双标识”制度,既要求显式标注AI生成内容,让普通用户能够直观识别;又通过数据、数字水印等技术为内容溯源和侵权认定提供依据。这种“明暗结合”的标识体系,既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又为监管执法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中央网信办近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将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清理整治违规AI应用程序,推动网站平台提升检测鉴伪能力等。这一系列举措也为治理AI声音克隆乱象提供了有力抓手。

技术本应造福社会,而非成为侵权的帮凶。治理AI声音克隆乱象,需要技术、法律与平台的多方协同。只有形成“技术可控、使用规范、维权顺畅”的治理闭环,才能在技术创新与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真正实现科技向善的初衷。

纵览快评|全红婵卖鸡蛋?警惕技术创新沦为灰产“帮凶”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1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