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作者:林洛栩
出品:全球财说
(603719. SH)逢多事之秋,在零食行业陷入白热化竞争的情况下,业绩节节败退。
而现在就连创始人杨红春,也要放弃自己一手搭建的零食王国,转而变现了吗?
01
业绩持续恶化
上半年亏损恐过亿
7月14日盘后,良品铺子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惨淡状况依旧没有改变。
公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 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净利润为-1.05亿元到-0.75亿元,最高同比降幅达到539.5%;扣非净利润为-1.30亿元到-1.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上半年,良品铺子仍实现了归属净利润2389.06万元,扣非净利润746.33万元。
只是虽然维持正数,但良品铺子颓势早已显现。2020年归属净利润微增0.95%,2021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降18.06%,虽2022年有所缓和,但2023年重挫46.26%,2024年下跌之势犹如山崩同比下降高达125.57%,年度归属净利润也由正转负,亏损达4610.45万元。
或者可以说,良品铺子的业绩,上市即变脸。
良品铺子于2020年2月24日登陆上交所,招股书中让人眼前大亮的业绩迅速成为过眼浮云。
Wind数据显示,上市前的2016年至2019年,良品铺子归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8.16%、-61.16%、520.65%、42.68%,波动较大,但增速十分亮眼。
2020年上市后的业绩,上文已经提及,便不多加赘述。至于其中有何关窍,只能说是仁者见仁。
回归到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上,第一季度归属净利润亏损为0.36亿元,若按业绩预告亏损高点计算,第二季度亏损达到0.69亿元,超越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0.65亿元。
良品铺子表示,预亏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公司2024年至2025年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此外,受到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规模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而扣非净利润出现更大幅亏损,则主要源于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100万元,且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900万元。
回顾历史数据,良品铺子的毛利率由2019年高点时的31.87%下降至2024年末的26.14%,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下探至24.64%。
门店方面,2019年良品铺子直营门店为718家、加盟门店为1698家,至2023年直营门店为1256家、加盟门店为2037家,扩张明显。
2024年优化门店结构,年末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数量分别降至1033家、1671家,营收规模由80.46亿元降至71.59亿元,同比下降11.02%,远低于同期归属净利润同比125.57%的降幅。
门店数量的下降,就要归于渠道方面,线下份额正在被快速崛起的量贩式零食门店抢占,那么“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这一缘由影响又有多大?
2024年,良品铺子线上主营业务收入为29.32亿元,同比下降7.43%,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41.27%,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而在2021年良品铺子线上收入曾高达48.58亿元。
线上收入的下滑,与其占据优势的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中流量日渐式微,但没有及时布局抖音等新兴内容电商有关。
从销售费用看,并未明显看出“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2024年,良品铺子销售费用为15.09亿元,较2023年15.73亿元实则有所下降,但由于营收下降导致销售费用率升至21.07%。
那最大的问题恐是出在策略上。
作为零食行业,本就利润微薄,为应对新兴量贩零食品牌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创始人之一杨银芬上任后,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降价活动,所涉产品近300款,最高价格降幅可达45%。
2024年年报显示,良品铺子累计完成500余款产品价格下调。
而消费行业的降价、提价只能解决短期问题,对于长期影响往往杯水车薪。往严重讲,良品铺子已经到了生死抉择时刻。
02
创始团队意在卖身套现
意向方会否为量贩式零食公司?
但是,就在生死抉择之际,创始人杨春红、杨银芬却动摇了。
7月10日盘后,良品铺子发布重磅《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停牌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汉意”)通知,其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鉴于该事项正在洽谈中,尚存在不确定性,经公司向上交所申请,公司股票自7月11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资料显示,宁波汉意为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前任董事长杨银芬共同出资建立。
目前,杨红春持股比例为60.03%,杨银芬持股比例为22.73%。此外,良品铺子董事张国强持股10.15%,原董事潘继红持股7.1%。
最新数据显示,宁波汉意现持有良品铺子35.23%股权。
不论成功与否,创始人团队的放弃经营并套现之心已十分明显。
从管理来看,2023年11月,杨春红卸任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由另一位创始人杨银芬接任。而仅17个月后杨银芬卸任,董事长兼代总经理由此前非管理团队人员程虹担任。
股权方面,2024年5月18日,良品铺子连发两则公告,公司大股东达永和宁波汉意计划减持,达永和宁波计划均减持不超过1203万股,合计2406万股,占总股份比例高达6%。
而此次,也是代表良品铺子创始团队的宁波汉意上市以来首次减持,不过从减持结果看,套现仅736万元,减持比例为0.15%。
2020年2月良品铺子上市之时,创始团队曾承诺36个月内不进行减持。
不过,2023年5月解禁期过去后,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汉亮、宁波汉林、宁波汉宁、宁波汉良便开始减持。高瓴及今日资本亦频频减持。
以良品铺子第二股东、今日资本持股实体达永有限为例,经过多次减持,其持股比例已由2023年5月的30.30%缩减至最新的18.16%。
另一件颇有意味的事情,便是分红。
2024年良品铺子虽然出现了首次年度亏损,但是其现金分红总额却创下历年最高,接近2亿元,远超公司盈利高峰时期。分红受益最多的无非是创始团队宁波汉意及二股东达永有限。
截至7月10日收盘,良品铺子报收13.71元/股,总市值为54.98亿元,而其2020年7月时最高市值曾超过3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权变更公告发布前即7月10日,良品铺子便突发10%涨停,这让市场及监管层产生质疑,是否消息提前泄露,又会否存在炒作股价的情况。
7月10日晚间,上交所向良品铺子火速下发工作监管函,就公司重大事项披露前股价涨停有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所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并未透露此次收购的意向方是谁。
以目前行业情况看,同行业如等公司,业绩状况刚刚得到缓和,或是处于自身难保阶段,且对于线下渠道扩张需求并没有太过急切。
那有没有可能是量贩式零食公司?
众所周知,良品铺子曾与赵一鸣零食有过一段“恩怨情仇”。2023年2月,良品铺子与黑蚁资本联合投资赵一鸣零食,此轮融资达1.5亿元。
良品铺子也曾多次在接受调研时直言,量贩零食迎合了消费者对零食丰富度、价格、体验感等方面新的追求,公司通过投资赵一鸣零食等多种模式快速拓展布局该业务。
但不知为何,仅半年时间后,良品铺子便全部清仓处理,出售所持赵一鸣零食股权,良品铺子将获得约6000万元投资收益,且并未再进行深度战略合作。
但让良品铺子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赵一鸣便宣布与零食很忙进行合并,为此良品铺子还以“隐瞒重大事项”为由将其告上法庭。
合并后的鸣鸣很忙GMV超500亿元,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赴港上市。
并且,作为量贩式零食门店,鸣鸣很忙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扩大线下门店数量,次要任务则是开发属于自己的零食品牌。
这样来讲,若良品铺子创始团队想要套现卖身,竞争激烈但热度颇高的量贩式零食公司是不是一个极佳且双赢的选择?
以鸣鸣很忙为例,2024年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36亿元,是否又有实力收购一家零食品牌?
当然,以上都是猜测,良品铺子易主最终结果如何,《全球财说》将持续关注。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