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进入8月国内液化气(LPG)价格再度下跌。监测显示,截至8月12日收盘,国内民用气月均价为4359元/吨,国内醚后碳四月均价为4533元/吨,较上月同期价格进一步回落。
展望9月,尽管国际市场整体表现疲弱,但国内主营炼厂护市意愿明显,使得价格跌势相对缓和。但在需求端整体偏弱、高库存压力难解,以及成本端油价仍存下行压力的背景下,LPG价格或延续下跌态势。
具体来看,民用气市场方面,8月CP价格下调叠加国际原油持续走弱,对国内市场心态形成利空。进入8月后,进口码头降价出货行为进一步冲击民用气市场,而夏季需求端表现低迷也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不过,部分炼厂因供应量偏少而有意护市,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市场的跌势。
醚后碳四市场则呈现不同态势:近期国际原油连续下跌,对下游油品及调油原料构成利空影响,但与此同时,烷基化装置开工负荷率上升带动醚后C4需求量增加,加之部分炼厂进入停工检修阶段、内部调拨量有所增长,多重因素共同形成对醚后碳四市场的支撑。
另外,国内丙烷市场均价同样呈现小幅回落态势。虽然供应端上,山东部分企业进入检修期,同时另有个别企业主动缩减丙烷外放量,导致国产资源供应有所收紧。不过,受月底至月初进口资源集中到港影响,国内市场供应得到有效补充,整体供应仍处于偏宽松状态。需求端表现相对稳健,下游存在阶段性补货行为,化工领域需求也出现小幅增长,为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
梳理国内液化气整体供需情况,供应侧,国产气方面,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的当周,国内液化石油气平均商品量为53845吨/日,较上期增加29吨/日,增幅0.05%;平均产量则为81048吨/日,整体呈现商品量环比微增的态势。
进口气方面,本轮监测周期内,国内主港码头VLGC到港量为71.9万吨,同时内码头到港量及入库量均较前期有所下降。
反观需求侧,当前民用气需求正处于传统淡季,持续的高温天气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用气需求,导致这一领域的消费表现低迷。同时受“瓶改管”、“气改电”以及其他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民用需求低于预期,燃烧需求呈现逐年萎缩的趋势。
化工需求方面同样难言乐观。具体来看,丙烷深加工领域,尽管PDH装置开工率有所上涨,但整体仍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对丙烷需求形成一定支撑;丁烷深加工领域,需求增长主要依靠MTBE装置带动下的丁烷异构及丁烷脱氢装置,这两类装置推动了丁烷消费量的提升。
但是,除烷烃深加工对LPG下游需求构成部分支撑外,作为LPG化工消费重要组成的烯烃深加工,在6月下旬至7月期间表现疲软。其中,烷基化装置消耗量减少2.58万吨,异构化装置减少2.08万吨,醋酸仲丁酯、丁酮等装置的消耗量也出现下滑。
在供需双弱的背景下,国内液化气累库明显,对价格形成明显拖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LPG炼厂月末库容率为32.18%,较上月末上升1.04个百分点;进口气方面,截至7月24日,本月末国内主港平均库容率达55.50%,较上月末均值升高3.71个百分点。
炼厂库存延续了8月初以来的累库态势,主要受近期市场行情疲弱影响,下游备货意愿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港口库存近期波动幅度有所加大,同样面临累库压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液化气进口总量为1766.81万吨,同比增长1.49%。进口增量主要源于深加工需求,且预计2025年下半年整体进口量将高于上半年。在燃料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化工消耗已成为影响进口量及液化石油气市场库存指标的关键因素,而当前液化气高库存的状况又会反作用于市场,对行情形成一定拖累。
展望后市,短期液化气高库存难缓解,“金九”旺季或仅能使平衡差小幅缩窄。另从成本端看,预计8月国际原油价格或先涨后跌,波动重心下移。
进一步从液化气主要下游需求来看,民用气及醚后碳四或继续维持跌势;醚后碳四暑期需求提振有限,新产能释放施压,价格先涨后弱,月底或继续下探。综上所述,预计8月国内民用气月均价格在4380元/吨,运行区间在4330-4450元/吨,醚后碳四4530元/吨,运行区间在4450-4560元/吨。
进入9月以后,中国LPG市场在供需结构调整、成本端变化以及国际市场影响下,不排除国内液化气市场仍存在一定下跌的可能。
(作者:刘贵丞,卓创资讯分析师)
编辑:吴郑思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