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如雷,充电宝行业震颤。
罗马仕因电芯安全问题深陷召回泥潭,3C认证全线撤销,库存濒临销毁,停工停产半年,昔日巨头岌岌可危。
风暴来袭:充电宝安全危机引爆
今年3月,杭州至香港航班上,一款罗马仕充电宝突发自燃,3个月内类似事故接连发生。6月,北京联合大学实验室测试发现,罗马仕20000mAh型号充电宝在过充状态下内部温度高达98℃,电解液泄漏率达17%,因此多所高校禁用该款产品。
6月28日,民航局新规落地,禁止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登机。机场安检区,扣留的充电宝堆积如山,旅客抱怨“安全感被没收”。社交平台上,“还能用哪款充电宝”成为热议焦点,消费者信任跌至冰点。
罗马仕首当其冲,49万余台充电宝被召回,涉及主力20000mAh型号。公众质疑声浪高涨,品牌形象遭遇重创。
电芯隐患:供应链乱象浮出水面
危机根源指向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为中外合资企业,美国安普瑞斯子公司持股约55%,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持股约45%。据美国安普瑞斯官网,安普瑞斯(无锡)已从美国总部分拆独立,英文名从Amprius变更为Apex。
有消息称,安普瑞斯将部分批次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生产,外包工厂违规替换电池阴极与阳极间隔膜的原材料,成本从40-50元降至1-2元,导致隔膜绝缘失效,埋下过热甚至燃烧隐患。针对这一消息,安普瑞斯曾对外回应称“不要相信网络上的传言”。
据报道,安普瑞斯近70张3C认证资质证书目前均处于暂停或撤销状态。6月21日,其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被暂停。此外,公司20余项电池相关专利处于被驳回状态。安普瑞斯工厂传出“放假”消息,招聘停滞,校招offer被毁约。一位代工厂负责人直言:“隔膜参数微调看似无害,实则足以改变电芯热稳定性,隐患可能潜伏数月甚至一年才暴露。”
价格战后遗症:低价内卷埋雷
充电宝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过去五年,抽查不合格率从19.8%飙升至44.4%。为抢市场,品牌商不断压低成本,优质电芯被二手或劣质电芯替代。
以罗马仕为例,其20000mAh充电宝售价从2021年的129-149元跌至2025年的69元。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安全可靠的充电宝物料成本至少80元,但市场价低至50元,质量自然无保障。”
低价策略下,代工厂为压缩成本铤而走险,使用报废回收电芯,安全隐患在“野蛮生长”中积聚,最终酿成行业危机。
罗马仕的困局:召回泥潭与信任崩塌
罗马仕召回行动引发连锁危机。消费者退款排队序号高达17万位,快递公司拒收问题充电宝,退货陷入死循环。公司建议消费者“自行泡盐水处理充电宝”,却被安全专家痛批“极不负责任,可能引发氢气爆炸”。
7月6日,罗马仕宣布停工停产半年,仅保留召回相关员工,其余人员按深圳最低工资标准的80%(约2016元/月)发放生活费。有律师指出,此举恐涉违规,公司未就赔偿作出明确说明,员工不满情绪高涨。
公司管理层动荡加剧危机,三个月内两次更换法人代表,高层被传“出走境外”,钉钉群信息清空,员工直呼“被蒙在鼓里”。
电商平台上,罗马仕充电宝全线下架,仅剩充电器和数据线苦撑。5000万元库存面临销毁风险,公司仅剩20余人留守,破产程序已启动。若9月底前无法恢复3C认证,品牌或走向注销。
行业余震:洗牌与监管加码
充电宝行业震荡未平。(300866)召回超200万台充电宝,损失超1.34亿元,但凭借多元化业务和快速切换供应商,处境稍显稳健。
(301606)、倍思等品牌因部分3C认证暂停面临停售压力。顺丰(002352/06936)、中通(02057/ZTO)等物流企业暂停收寄问题充电宝,供应链几近瘫痪。
监管力度空前。6月18日,工信部启动《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修订,市场监管总局加密抽查,电商平台加强3C标识核验。一位业内分析师警告:“电芯安全门是行业转折点,3C认证将成为企业的生死线。”
一位电子产业资深从业者表示:“锂电池技术未突破材料极限,安全风险无法彻底根除。企业若不严控供应链、舍不得安全投入,类似危机将反复上演。”
消费者信任危机短期难消。社交平台上,“无3C认证避雷名单”持续流传,旅客在机场被扣充电宝后感叹:“安全感被没收,退款遥遥无期。”
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100-200万台的市场空缺为新兴品牌带来机会,但重建信任的代价远超想象。罗马仕的危机,揭开行业低价内卷的残酷真相,也为全行业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