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被强制执行2.3亿,该还是不该?

ist (1) 2025-08-07 18:15:52

(来源:风声声)

浦发银行被强制执行2.3亿,该还是不该?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1张

文/狗蛋分蛋

最近,和上市公司“”的事儿,在圈里引发了广泛关注。

因为一桩旧案,科远智慧向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追讨2.31亿元存款本金和利息,南通法院判决科远智慧胜诉。结果浦发银行不乐意,又跑到南京把科远智慧告了。

储户和银行谁也不服谁,结结实实干起来了,这一干就是小三年。

今年5月,南通那场官司有了结果,南通中院终审维持原判,7月21日,法院宣布强制执行,从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口袋里,划拨了2.31亿元给科远智慧。

南京那边,官司还在打,怎么判还要等待结果。

整件事儿究竟是怎么个情况,咱从头慢慢讲。

2020年-2021年,科远智慧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存了几笔定期存款,总金额3.45亿元。

2022年,科远智慧取钱,却发现3.45亿中的2.95亿,被人做了质押担保,用银行承兑汇票“套”出去了。

银行承兑汇票一般由存款人开具,拿到汇票可以向银行申请取钱,当然取钱需要经过银行严格的审核核对,包括校验公章、核实存款方公司法人等等。

科远智慧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开过承兑汇票,对存款的质押毫不知情

言外之意,这笔钱是被骗走的。

于是,科远智慧立刻报警,同时将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告上法庭,追讨2.95亿元的存款本金和利息。

2023年,案件被定性为“金融诈骗”,伪造汇票的几位主犯被抓,均判了无期。

按理说,事情到这应该结束了。

作为储户,科远智慧的存款在银行被骗走,银行有义务承担责任,应该补足储户存款。

作为银行,浦发银行也是受害者,应该向诈骗犯追讨诈骗资金。

但是事情不但没有结束,反而开始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

2024年,南通崇川区法院判决浦发银行赔偿科远智慧的损失。但浦发银行不愿接受。浦发银行认为,科远智慧在案件中也存在过错,对浦发的民事权益造成了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并对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于是,换了个城市,跑到科远智慧的注册地南京,把对方给告了。

自此一场诈骗案,变成银行与大储户的正面PK。

离谱的来了,被浦发告了以后,科远智慧一怒之下直接曝出了一些隐秘,发公告表示:

公司从2017年8月起,一直通过某些中间人介绍,办理银行定期存款,并收到中间人支付的、除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之外的现金——

总金额高达4067.18万元。

就像你存钱,银行给你送拉布布一样,为了留住科远智慧这样的大储户,银行私底下会给储户返点,这种做法在业内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贴息存款。

私下返点的贴息,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

也就是说,浦发银行可能在科远智慧的这笔存单中,存在业务违规。

科远智慧收到“贴息”的四千多万,最后作为年终奖发给了公司八十多位高管,相当于用股东钱挣钱。而最后挣到的钱,没有回馈股东,自己拿来分了。

说白了,涉及高管套利,也是严重违规。

之后,就是文章开头,南通中院终审判定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全责。

这桩案件里,双方都有违规行为,因此引起了业内讨论,那究竟谁的锅更大一些?

其实,抛开贴息问题,法院判决浦发银行赔偿科远智慧,是有依据的。

第一,科远智慧作为上市公司,任何大金额的对外担保事项都会依法公示,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在没有看到公示的情况下,办理了业务;

第二,浦发银行南通分行无法提供业务人员与科远智慧法定代表人关于这笔质押的沟通通话录音。按要求,办理质押需要向公司法人核实,并录音留痕。

第三,作为核心凭据,科远智慧的公章、印鉴章保管完好,没有丢失的情况。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在公章鉴别问题上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上述三条,作为作为资金保管方,浦发银行南通分行但凡有一条按规定尽职核验,后续诈骗都很难发生。

也就是说,案件的核心,是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业务合规性问题。

合规问题的本质是风控问题,这也是所有大行都头疼的问题。

这段时间,浦发银行没少因此栽跟头。

2025年7月下旬,上海市纪委监委驻浦发银行纪检监察组与宝山区纪委监委联合通报:

浦发银行总行清算作业部原高级专家陈凌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浦发银行被强制执行2.3亿,该还是不该?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2张

在浦发银行组织架构中,总行清算作业部是风险防控的核心部门之一。

这两年随着金融反腐上强度,落马的高级专家、资深专家并不少,像农行、建行、工行等多家大行都有“专家”落马的消息传出。

陈凌云也不是浦发银行首个落马的专家,2024年4月,浦发银行昆明分行高级专家潘岭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2025年7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披露,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被处罚款245万元。理由是:

因以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截至8月,浦发银行年内累计收到了13张罚单,其中5张罚单金额超百万,合计罚单金额1043万元。

当然,罚单往往有滞后性,可能前年的违规,今年才罚,也有可能今年监管机构重点审查某家银行,某家银行的罚单量就会增长,因此,单看一年的罚单金额并不能说明问题,而是要拉长时间线去看。

2024年,浦发银行共收获了83张罚单,罚没总金额为2954.4万元,罚单金额在十二家股份制银行中排第四。

2023年,浦发银行累计吃罚1652万元,在十二家股份制银行中排第九。

2022年,浦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被罚金额约7000万元,在十二家股份制银行中排第一。

2021年,浦发银行被罚金额合计1.23亿元,排名第五,其中单笔最大罚单为6920万元。

这个成绩不能说糟糕,但也确实不容乐观。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聊过浦发银行,曾经的“对公之王”,靠“对公”业务稳住大盘,稳居股份行第一梯队前列,只是2020年后地位逐渐滑落。

主要原因是战略转型受挫。

2016年前后,浦发银行开始转型零售业务,但可能是零售转型的决心不足、资源投入不够持续,加上同行太强太猛,导致浦发银行的零售业务终究没能继续壮大。

加上2018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曝出震惊金融圈的大案,被罚4.62亿,“对公之王”的光芒自此黯淡,业绩一路滑坡。

业绩压力,很容易转换为风控压力。

一方面,公司资源向业务一线倾斜,中后台的合规风控部门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承担业绩压力的业务人员,更容易在合规性上出乱子。

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不良贷款率指标上。

2024年,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6%,同期、、的不良率分别为0.95%、1.07%、1.16%,相比之下,浦发银行处于高位。

今年,浦发银行的业绩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暖。

2025年一季度,浦发银行营收为459.2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为176.0亿元,同比增长1.0%。

之前,通过减少计提,浦发银行在2024年把归母净利润涨幅拉到了约23%,创下12年新高,从一季度表现看,营收也跟上了。

这次,战略转型立了头功。

新董事长张为忠和新行长谢伟擢在2023年上位后,浦发银行开始重拾对公业务。

截至2024年末,浦发银行对公信贷规模余额创下新高,达到2.93万亿元,年增量超过4000亿元,增量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

“对公之王”似乎要回归了。

2025年一季度,浦发银行不良率为1.33%,相比于2024年末有所改善。但据专业人士指出,这次不良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政府化债及房地产贷款重组等外部因素,并非完全源于浦发银行合规风控水平的提升。

对公之王回归之前,风控问题依旧是摆在浦发银行面前的一道坎。

(转自:风声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