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成药虚高价格“打”下来!多地集中治理

ist (3) 2025-08-01 18:55:5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医学界)

转自:医学界

撰文 | 凌   骏

责编丨汪   航

7月起,多省市陆续启动中成药价格治理工作,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对价格虚高产品进行调整未完成价格调整的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7月24日,广西发布《关于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工作的通知》,对相关中成药设定黄标、红标警示价格。辽宁则要求,挂网价格高于100元且日治疗费用是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10倍以上的中成药,企业应认真开展价格自查,主动规范价格行为

把中成药虚高价格“打”下来!多地集中治理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1张

黑龙江、河南、宁夏、内蒙古、吉林等多省市也发布了相关通知,将大批中成药纳入治理范围,并点名一批“明星中成药”,如双黄连注射液、小柴胡颗粒、六味地黄丸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专家对“医学界”分析,长期以来,药品价格治理工作不局限于中成药,但中成药由于其自身特殊性及历史原因,在疗效本就不明确的情况下,价格虚高、混乱问题尤为突出。

最高价差915倍

多个明星中成药被点名

“医学界”注意到,以同种中成药对应的省内每日最低费用为参考,在此次各省市的治理清单中,不少中成药的价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根据黑龙江发布的《中成药风险价格药品目录》,价差最高的为一款小活络丸,其挂网价格、每日费用为476元,是省内最小每日费用(0.52元)的915倍。

此外,在目录涵盖的123种中成药中,价差超过50倍的共有12款,包括公众耳熟能详的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等。

内蒙古则于7月11日发布《关于集中开展板蓝根颗粒药品价格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134款不同厂家、规格、包装等的板蓝根颗粒,企业开展价格治理自查。

7月18日,内蒙古进一步发布《中成药价格异常清单》,101款产品价格列为红标,其中一款安宫牛黄丸每日价格为1898元,比同种最低价格高出1811元。而价差倍数达百倍以上的,则包括一款双黄连注射液一款复方丹参片

吉林共有52款中成药被列为“价格虚高”,价差倍数最高的为一款元胡止痛片,达117.5倍。山西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单价则达到398元一支,每日费用是同品种的162倍。

据《北京商报》报道,此轮多省市针对中成药价格虚高的集中治理,源于7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

该文件显示,全国挂网的中成药8.8万余种。在部分省份,个别中成药的日均治疗费用是当地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

为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国家医保局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分别发给各省,要求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同种中成药的价格悬殊现象,前述医药专家认为,一部分为客观原因,是由中成药的自身特性所致,“中成药的原材料中药材,某程度上可类比为‘’,生产过程的精细程度相对较低,部分材料可能受不同地区、年份、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价格浮动性大。”

但他同样表示,这并不足以导致部分同种中成药的价差高达几十、上百倍,价格虚高的背后,隐藏的是生产、定价、销售过程中的层层水分。

中成药的价格水分在哪?

早在2009年,权威期刊《中国药房》就曾发布《中成药价格虚高的实证研究》一文,研究人员在调查了93种高价中成药后指出,药品价格的虚高不是由生产成本引起。

文章认为,一方面企业有虚报生产成本的嫌疑;另一方面销售费用太高导致药品价格高。

前述医药专家对“医学界”分析,由于对中成药评价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因此常出现“同方异名”的情况,即同种中成药的组分和效用高度相似,以“新名”上市销售,由于成本结构复杂,定价时具有极大的弹性。

此外,中成药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品牌和文化溢价”。综合媒体此前报道,近年来,部分企业的中成药“独家品种”,其市场流通态势一度相当于“理财产品”。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一些企业通过“独家品种”名义抬高定价,给医保基金带来较大压力。此外,流通环节层层溢价、资本囤积居奇等,导致中成药成本波动大且难以控制,推动了中成药价格上涨

而即便存在同类产品,价格也可能悬殊。前述医药专家告诉“医学界”,比如某某品牌生产的某某中成药,由于品牌宣传、历史原因等,受公众认可度高,也默认了其相对高昂的价格。

“就好比普通矿泉水和‘奢侈品矿泉水’,后者因宣称其水源的稀缺性,含各种有益物质等,几十倍地提高售价。而在中成药领域,更为关键的,是长期缺乏客观的临床试验疗效数据对比,高价产品是否具备卫生经济学效益?难以评估。”他说。

事实上,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规范市场秩序,2022年底,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首次大范围开启了中成药的集采。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集采引导中成药价格回归合理》一文指出,中成药集采有望较好挤出原来虚高的价格水分助力中药回归简、便、廉、验的特性

而此次针对中成药价格的集中治理,甚至要求相关企业直接调价,则被认为是对集采的有力补充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健识局”问询时表示,中成药集采存在局限性,目前为止中药材集采只覆盖了少部分品种,相对化药来讲降价幅度也不是特别大,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前述医药专家对“医学界”说,此次中成药价格治理工作的开展,设立了明确的红、黄标等价格限制,将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并缓解医保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最高价差915倍,医保让中成药降价

https://mp.weixin.qq.com/s/SvF5XCtUKVjRzh4NJmPfoQ 

[2]多个知名品种被点名!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风暴来袭

https://www.bbtnews.com.cn/2025/0727/564338.shtml

[3]各省都在逼中成药降价,但这次不是靠集采

https://mp.weixin.qq.com/s/un4Eh3f_ehtq2WOGDIrbDA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编辑:王奥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