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UG》栏目 周文猛
在柳江出任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一职满2周年之际,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预告。
据预告内容,2025年上半年,四川长虹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39亿元到5.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6.53%到103.59%。但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数据将变为1.38亿元到1.82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减少约2.17%到25.82%。这是公司自2021年以来,在预告中首次出现扣非净利润下滑。
《BUG》栏目注意到,作为一家年营收超千亿的企业,四川长虹的利润表现长期明显低于海信、创维等家电同行。近年来公司营收缓慢爬升的同时,公司归母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增速均逐年下滑,转负苗头已现。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将于今年底建成并大规模投产,此前为小米代工空调产品而取得的营收和利润,也可能受到影响。届时,四川长虹的业绩表现,恐将进一步“恶化”。
近五年首次,扣非净利预计下滑
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归属四川长虹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预计上涨的原因是:非经常性损益显著增长,由被投资企业四川股份有限公司公允价值增加引起。如果除去这一增长因素,受公司房地产业务及海外家电业务产品毛利的下滑,四川长虹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预计有所下降。
在与《BUG》栏目沟通中,四川长虹方面并未明确提及地产及海外业务变化对于公司利润影响的具体比例与长期性。不过,在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中,四川长虹房地产业务及海外业务的营收及利润表现,便已成为拖累公司增长的主要原因。
其中,地产业务以33.87%的下滑幅度,直接拖慢公司业绩的增长。而海外业务也以毛利率同比减少3.86%的表现,牵动公司毛利及净利率下滑。
《BUG》栏目注意到,自2021年以来,四川长虹无论归母净利润还是扣非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势头。在2021年-2024年间,四川长虹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46亿元、4.679亿元、6.877亿元及7.03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27.35%、64.39%、46.98%、2.30%。同期,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9亿元、3.268亿元、3.930亿元、4.18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00.94%、29.77%、20.23%、6.53%,同样呈持续下滑状。
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增速下滑,均表明公司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正面临客观挑战。
以2024年为例,这一年,公司无论产品毛利还是净利率,均较上一年出现下滑。其中,毛利率较上一年的11.18%下滑至10.02%,净利率由上一年的1.85%下滑至1.74%。
具体到业务层面,又以营收占比最高的家电业务表现较为明显。2024年,四川长虹家电业务营收450.91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43.93%。该业务以成本同比上涨18.06%、毛利率同比减少2.05个百分点的代价,实现了15.29%的增长。虽贡献了增长,却也付出了明显代价。
具体到各细分产品品类上,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四川长虹核心主营产品,均出现了明显的毛利率下滑,分别减少1.08、2.46、2.59及2.26个百分点。
柳江“掌舵”两年,利润大不如前
作为国内昔日排名第一的“彩电大王”、A股市值王,由于经营失误、押注等离子电视失败,四川长虹过去十年间逐渐从电视机领域掉队,最终开辟了利润较为薄弱的代工业务。
2023年7月,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并宣布任免决定。因年龄原因,执掌四川长虹近19年的赵勇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四川长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柳江担任四川长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而今,柳江掌舵四川长虹两年之期将满,公司的营收虽有所起色,但利润增幅和毛利表现,却已大不如前。目前,长虹的毛利及净利率水平,已明显低于海信、创维等昔日竞争对手。
在与《BUG》栏目沟通中,有业内人士担忧道:“长虹作为曾经家电行业的老大,对中国电视的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后续连续的经营决策失误,公司逐渐走上了低价和代工路线,这导致公司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水平长期低于同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这也导致了公司产品低端化严重,难以跻身主流市场。”
如果公司毛利率及利润水平得不到改善,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家电市场行情下,四川长虹与昔日老对手们的距离,恐将要进一步拉大。
代工危机:小米工厂要投产了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长虹是小米空调主要的代工生产伙伴。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7年起,四川长虹旗下之子公司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就开始为小米提供贴牌代工服务。2022年9月,长虹宏源基地正式承接了小米部分项目的联合开发任务。至2023年7月,长虹宏源工厂第20万套小米空调下线。2025年4月,长虹美菱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小米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之一,公司与小米在家电产品上有着持续深层的合作,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但伴随武汉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将于年底建成并开启规模化生产,四川长虹毛利提升难的“旧愁”未去,新的忧患恐怕也将进一步到来。
根据报道,去年11月26日,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式奠基开工,至今年4月17日,该工厂已完成全面封顶并提前进入装修施工阶段,预计今年9月15日完成全部设施交付。据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透露,“小米智能家电工厂计划2025年11月正式投产”。另据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生产负责人黄鹏介绍,“11月实现量产后将着力推动产能爬坡,预计到2026年,武汉可以年产300万台小米空调”。
2024年全年,小米空调全年出货超680万。如果小米武汉工厂年产300万台空调的目标达成,这对于四川长虹等代工合作伙伴而言,将直接导致近一半的产品订单消失。
在与《BUG》栏目沟通中,四川长虹证券市场人员回应称:“目前与小米的合作不受影响,短期内还是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小米自建工厂的举动,必然将影响其与四川长虹等代工伙伴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双方的订单数量及供货价格。
在彩电行业痛失先手后,四川长虹近十年间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转型来恢复昔日荣光。但在行业竞争加剧,价格厮杀严重的家电市场,四川长虹虽然一路蛰伏并在2024年营收首破千亿,千亿营收扣非净利仅4亿多元的表现,却揭露了公司利润微薄的痛楚。
下一步,如何摆脱家电行业竞争白热化导致的利润流失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将成为检验柳江经营管理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