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买标签”:昆仑万维24亿亏损背后的AI资本局

ist (2) 2025-07-04 20:00:06

(维权)(300418)高喊“All in AI”。然而,2024年和2025一季度持续巨亏的财报撕开光鲜外衣。实控人周亚辉高位减持、关联交易、股权腾挪,究竟是技术远见,还是资本逐利的收割局?

上市十年首亏,AI投入回报失衡

昆仑万维2024年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5.2%,却难掩归母净利润暴跌226.8%至亏损15.95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差纪录。2025年一季度虽营收大增46%至17.64亿元,净亏损却激增至7.69亿元,同比激增近3倍。

“烧钱买标签”:昆仑万维24亿亏损背后的AI资本局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1张

2015–2025Q1昆仑万维营收与净利润对比2024年净利断崖式下滑,首次转负,营收增长掩盖不住巨额亏损(来源:Choice数据)

巨亏的表面原因是研发费用高企:2024年研发投入15.4亿元,同比增长59.5%,占营收比重达27%;2025年一季度4.3亿元,同比增长23.4%,占营收比重为24.37%。更深层问题在于高投入未换回报,2024年AI业务收入仅0.39亿元,占比不足1%,形同“烧钱买标签”。

“烧钱买标签”:昆仑万维24亿亏损背后的AI资本局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2张

财报解释,亏损部分源自两方面:地缘政治影响,Pony.ai(PONY)、映宇宙合计亏损5.4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8.73亿元;持续投入大模型、AI算力芯片子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加。

AI子公司表现更糟,北京天工、Skywork AI、昆仑天工分别亏损5.86亿元、3.43亿元和1.7亿元。巨额投入与微薄产出,令昆仑万维的AI叙事饱受争议。

“烧钱买标签”:昆仑万维24亿亏损背后的AI资本局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3张

技术折损与信心塌缩:从“风口猎人”到战略失控

昆仑万维AI战略屡屡受挫,根源在于技术基础薄弱、组织动荡频发、全球化拓展受阻。2024年,“天工4.0”仅位列第三梯队,推理速度、对话连贯性、开放接口支持等多项指标落后于百度(09888)文心、阿里(09988)通义与MiniMax,且1300亿参数低于主流大模型。其AI工具链缺乏微调能力和生态整合,难以支撑to B或to C端的深度商用,远未达到“平台型AI公司”定位。

2024年11月,昆仑万维AI研究院院长颜水成离职,仅任职14个月。作为前商汤(00020)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水成的离职暴露技术团队不稳定性,其主导的“天工3.0”项目多次延期,研发路线引发市场强烈疑虑。同年下半年,昆仑天工技术副总裁与AI实验室负责人相继离任,凸显研发体系与技术凝聚力不足。

出海业务同样受阻,SkyReels、Mureka在北美和中东市场难有突破,语言模型在本地语义和内容适配上屡遭诟病,欧盟《AI法案》出台后多个AI工具被迫暂停测试。

AI商业化艰难,短剧流水被指“注水”

市场反馈揭示技术与应用的巨大落差。昆仑万维宣称AI商业化取得进展,2024年AI社交单月最高收入突破100万美元,AI音乐年化流水1200万美元,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1.2亿美元。

然而,DramaWave主要依赖传统剪辑短剧,AI算法仅用于内容推荐和本地化配音,远未形成从剧本到视频的AI创作闭环。其AI短剧平台SkyReels仍处内测,被用户吐槽“缺乏真实感”,纯AI内容尚未进入市场,难以支撑“AI驱动”的商业叙事。业内指出,将短剧流水计入AI收入存在修饰财报相关数据嫌疑,实际AI业务贡献微乎其微。

沙利文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模型能力评测》显示,“天工4.0”位列第三梯队,月活跃用户显著低于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豆包等头部大模型,推广与黏性双双受限。相比之下,文心一言凭借生态整合形成稳定用户闭环。AI音乐模型Mureka月流水仅100万美元,规模化变现遥遥无期。

股权腾挪与关联交易,资本运作暗藏玄机

昆仑万维的亏损不仅来自高投入,更与周亚辉的资本运作密不可分。

2023年6月,周亚辉前妻李琼高位减持3500万股,套现超13亿元,并以2.5%低利率借款回流资金,名义支持AI发展。相比2.5%的借款利率,中小股东仅获0.4%股息,沦为资本输血工具。2024年,公司申请银行授信12.7亿元,部分由周亚辉担保,加剧“股权变债权”争议。这些操作令“科技投入”与“个人套利”的界限愈发模糊。

2023年8月和2024年7月,北京天工、昆仑天工股权从Star Shine转至Skywork AI,产生10.7亿元商誉。Star Shine在转让前引入少数股东,营收与净利润暴增,但净资产为负,经营现金流骤降。

此类“左手倒右手”操作推高估值,关联方获利丰厚。2016年收购闲徕互娱、2023年以11.45亿元收购资产仅456万元的奇点智源,均引发监管和市场热议。深交所曾要求补充披露交易细节,但合理性解释仍未消除疑虑。

“风口猎人”的赌徒式投资:从游戏到AI的资本轮回

周亚辉的创业史贯穿“追风口”的基因。1999年,清华大学研一的他休学创业,获清华科技园50万元投资创立火神网,首次试水失败后返校完成硕士学位。在千橡互动的历练中,他受创始人陈一舟“寻找空地”的启发,悟出商业本质。

2008年,周瞄准网页游戏创立昆仑万维,以高薪和股权激励驱动,7年即实现A股上市。

上市后,他未深耕游戏,而是转向投资与并购,押注趣店(QD)、映客(03700)、Grindr、Pony.ai等风口,趣店投资收益超20亿元,助推2018年公司股价飙升。

然而,“赌徒式”投资也埋下隐患。P2P清算导致银客网爆雷,洋钱罐转入周亚辉个人手中,助贷转型未见起色。

2020年,周辞去董事长赴非洲追逐“头条+支付宝”风口,昆仑万维业绩陷入低谷。

如今“All in AI”延续这一模式,高额股权激励推高管理费用:2024年股权激励费用4.9亿元,同比增长55.4%;2025年一季度管理费用翻倍至3.1亿元。

巨额投入换来微薄回报,周亚辉的“风口猎人”标签,愈发成为资本市场的信任陷阱。

资本信心动摇,讲故事难再续命

从元宇宙到新能源,再到如今的AI,周亚辉以“风口猎人”闻名,却缺乏长线耕耘。2023年初“天工”发布,掀起股价三倍上涨潮,技术实力却未能支撑这场热情。公开数据显示,自2024年中起,北向资金连续四季减持昆仑万维,累计净流出超5亿元。2025年一季度,仅5只主动型公募基金仍持有其前十大重仓地位,低于A股AI板块平均水平。

昆仑万维股东户数从2023年的16万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5万,周亚辉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72%大幅降至35%。经营现金流从2021年的11.7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2.9亿元,商誉占比高达31.9%,逼近财务预警红线。2023年5月股价高点70.66元,至2025年5月已腰斩,Wind人工智能指数同期上涨22%。当风口褪去,资本市场的容忍度骤降,技术兑现力成为硬通货。

“烧钱买标签”:昆仑万维24亿亏损背后的AI资本局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ist 第4张

曾因投资趣店、映客被誉为“独角兽捕手”的周亚辉,如今深陷信任泥沼。P2P爆雷、闲徕互娱风波、关联交易争议早已令其资本运作饱受非议。在AI叙事降温的周期中,昆仑万维若无法兑现技术成果、建立可持续收入模型,恐难在冷却的资本市场续写“风口”神话。

THE END